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 正文

总结:两会上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声音!

发布时间: 2024-03-12 11:04:4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总结:两会上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声音!

U学在线 2024-03-08 14:53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全面推进“AI+”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当前,AI大模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向“AI+”转变。

如何把握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环节、促进生产力变革带来的重要契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日常履职过程中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提出《全面推进“AI+”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提案。杨杰认为,当前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关键任务,构建技术、服务和应用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方面的巨大潜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统筹推进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的协同发展,筑牢“AI+”发展根基。目前,以逻辑运算分析为代表的计算智能、以感官信息交互为代表的感知智能、以人类思维模拟为代表的认知智能、以动作协调和复杂任务完成为代表的运动智能,正在成为全球AI创新突破的前沿方向。杨杰建议,要强化“四类智能”的有机融合与系统创新,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促进AI具备更强大的认知力、判断力、创造力,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第二,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打造“AI+”产业高地。当前,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阵地,AI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领域。要以推进AI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核心环节为方向,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助手、工业理解计算及代码生成等一批有需求、有效益、有前景的创新应用。杨杰认为,“要让人工智能不仅会‘做诗’、更要会‘做事’,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生产力的深层次变革。”

第三,探索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厚植“AI+”创新沃土。“AI发展是‘大科学+大工程’的系统创新,涉及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培育等环节的贯通。”杨杰认为,面对AI系统创新,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打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在这一基础上,整合生产、教育、科研等优势资源,协调上、中、下游创新关键环节,完善科创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助于营造鼓励创新、勇于突破、包容试错的良好氛围,广泛吸引全球AI领军人才和知名学者,从而培育出一批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示范标杆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AI技术突破和应用普及。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楼向平: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发展可信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医疗、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工智能安全防护能力的不足和缺失,正在带来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如知识产权侵权、隐私信息泄露、AI框架安全风险、AI算法攻击、误用滥用等。

楼向平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同时缺乏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以及权利归属问题、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问题、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以及虚假生成内容的责任认定等,在当前法律制度体系中存在一定立法空白。当前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痛点,亟需形成一套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来加以规范。

针对以上问题,楼向平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首先是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立法研究工作组,充分收集学术界、产业界意见,汲取国外立法经验,兼顾约束不当行为和营造产业优良发展环境的目的,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专项立法研究,推动立法进程,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在新法律颁布前,可通过在现有《数据安全法》《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基础上制定行政法规,或发布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方式阶段性缓解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法律问题。

二是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参考欧盟经验,出台人工智能的风险等级规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施加不同的监管措施。引入算法认证标识、监管沙盒机制,指导和支持企业在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创新活动。

三是建立人工智能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以技术的使用为主线,将经济利益与责任承担深度结合,形成完整的链式责任分配机制,通过相应主体的分段分层可控,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可控。

四是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化治理体系。政府在治理中发挥领导性作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设立专门机构以执行治理规定。行业协会制定技术伦理、行业伦理等行业规范,第三方智库提供咨询建议。社会公众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并对相关主体进行联合监督。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治、企业履责、用户自律的体系化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其次是构建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内生安全防御技术研究,实现人工智能“生成即安全”。

一是设立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构建可信人工智能标准框架。在训练语料库方面,构建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和数据集,更好支撑国内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在数据收集和使用方面,根据数据的价值和对利益的影响,明确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分类分级保护标准,制定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数据的处理规则和安全保护措施。在数据存储和传输方面,强化数据脱敏和数据加密要求,防止数据还原为原始信息,引入对称或非对称加密技术降低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抵御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在隐私保护方面,引入差分隐私、同态加密和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确保模型在隐私受限环境中的训练和生成。

二是依托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建立可信AI评估工作机制。打造国内权威、公平科学的可信AI评测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可信AI检测工具体系。面向训练数据,打造训练数据检测工具,进行防投毒数据、侵权数据、有害数据的分析判断,保证使用合法的数据进行训练,防范与事实不符或有毒的内容注入AI系统。面向生成内容,打造内容生成检测工具,自动识别并报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虚假、有害的内容,确保内容质量,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可信AI评测平台与AI应用监管工作的协同机制,依据可信AI评测平台的检测结果,对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进行评级,形成分级分类的商用准入许可或评估备案机制,构建人工智能法律规范、评估机制、监管工作协同共促的良好生态。

三是加强安全技术攻关,构建内生安全底座。强化内生安全防御技术,赋能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有效阻断和控制应用系统硬件环境存在的漏洞、后门等内生安全的共性问题,使内生安全问题难以发展成为内生安全事件。加强内生安全技术攻关,通过内置安全模块,提升自适应防护能力,使人工智能系统具备稳健性和安全性,有能力应对恶意使用,防范恶意监听、病毒文件、隐私泄露、犯罪技术等违法程序或内容的输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总经理杨剑宇:加快国产大模型发展,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建议加快国产大模型产业发展,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聚焦人工智能,建议从加强技术攻关、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数据治理等方面入手,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大模型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杨剑宇表示,我国大模型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奋起直追,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初步建立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以垂直行业服务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在多个重点领域开始快速普及。

“国产大模型发展迅猛,但整体水平相较美国还存在代际差,大模型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价值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杨剑宇认为,国产大模型主要在自主创新能力、算力资源供给、原生应用落地、数据流通治理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核心算法和架构的自研创新不足,开源生态发展薄弱,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大;大模型算力资源供给紧张、成本高,算力资源面临“供不上、用不起”的问题,发达国家不断加码智算算力出口管制令,GPU/CPU市场“一芯难求”,采购或租用算力资源的高昂成本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大模型原生应用落地不足,大模型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目前我国针对垂类行业场景的大模型系统设计不足,企业基本采用“一个场景一个模型”的小作坊模式,导致应用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数据流通和治理问题突出,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融合利用不够,数据安全风险急剧上升,社会舆论对于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算法推荐等算法伦理问题争议不断。

对此,杨剑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优势,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国产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在浙江等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开源社区治理水平,加大建设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流动机制。

二是进一步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完善全国算力网络一体化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建设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构建国家级算力智能调度体系,推动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多样、覆盖全面的先进算力供给体系;针对长三角等算力需求旺盛的重点区域,加大对国家枢纽节点、边缘算力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配套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智算技术研发重大工程,持续提升国产通用处理器性能。

三是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机制。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重大创新载体,推动形成一批好用、实用的大模型产品,分行业出台AI大模型的落地指引,加速大模型技术和产业孵化成熟;加快推动制造业向“AI+”转型,将“AI+”场景应用纳入未来工厂评价标准,设立AI+新型工业化先行示范基地,鼓励智能制造模式的集群式发展。

四是坚持数据开放和安全并举。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的标准体系,鼓励构建行业通用大模型数据集,推进数据要素交换平台市场化运营,强化数据的合规使用和监管,积极营造“向善”网络文明,平衡好发展与安全、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让5G+北斗成为湖北高标准农田的“新农具”

“我们在湖北建设了集团级北斗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北斗+5G的深度融合,大幅扩展北斗应用场景,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电信已在长江流域开展北斗规模示范应用、北斗+智慧城市、桥梁隧道安全运行监测、应急安全等项目试点,在武汉、襄阳等11个国营农场累计安装4万多台北斗农机终端,让5G+北斗成为湖北高标准农田的“新农具”。


张敏说,中国电信紧盯6G研发窗口期,持续夯实高速泛在、天地一体的网络基础,加快推进“天星+地网+枢纽港”的能力布局。推出全球首个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服务,积极推进星地融合、通感融合的测试验证与业务试点,实现空天地多域协同接入,引领天地一体技术创新,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中国电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型企业,在网、云、平台等方面全面注入AI能力,全面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张敏表示,在云网一体方面,中国电信建成梯次化云计算基础设施,推进天翼云“一城一池”布局,打造一云多芯、一云多态、一云多算能力;研发和部署云网运营系统,实现不同设备、不同厂商、跨层级、跨区域的网络和云计算资源统一管理;研发算力分发和调度平台“息壤”,通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DCI网络,调度跨运营主体、异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例如,中国电信在湖北率先推出安全可信的信创云方案,在办公电脑的信创替代方面提供从芯片到整机全栈技术100%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电脑以及国产化算力平台,探索出国产化替代的新路径。打造轻量级的5G-A、UPF、边缘MEC等全云化的5G定制网设备,已经在全网规模部署,有效支撑了全省近百家智慧工厂。

张敏说,在云智一体方面,中国电信研发服务于大模型的全栈智算服务体系,加快四级算力资源布局,打造满足多个大模型同时训练的公共智算中心。研发通智超一体化算力平台“云骁”,通过智算、超算、通算的资源池化,实现对算力资源的集约供给、统一调度;研发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慧聚”,为大模型应用推广构建“开箱即用”的流水线;研发具有千亿参数规模的星辰大模型矩阵,在业界首次提出缓解多轮幻觉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电信率先在湖北建成中部最高等级的智算中心算力园区,一期智算能力达到200PFLOPS,已为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个科研团队和相关企业提供一站式应用型算力服务,终期算力将达到5000PFLOPS,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注入动能。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一把“双刃剑”,为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张敏提出建议:

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的法治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立法;完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强化网络安全普法,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条例等制度要求。

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安全合规的监管能力。强化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评估,加强对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的审计。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常态化开展安全威胁的智能化监测和处置;提升智能化防护水平,构建更加智能、安全的网络环境。

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全域方案的解决能力。要加大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一体化全域防护的安全产品及服务;要构建模拟真实复杂多变的智能网络环境,加强人工智能系统的防御机制和安全漏洞实战演练;要组建网络安全国家队,加强人机协同的智能运营,构建“全局、快速、智能”的监测能力和处置水平。

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保护人才的培养能力。可发挥湖北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等现有研发基地的作用,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重点院校,积极开发和完善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交叉课程,打造更好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智能化网络安全复合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移动总经理刘宏志: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

“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新的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宏志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作用,意义重大。

作为来自信息通信产业和中央企业的一名代表,刘宏志认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数字乡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农村产业升级逐步加快,特色电商兴起推动农产品上行,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农村数字生活需求巨大,农村居民在视频安防、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增强。

聚焦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刘宏志代表提出“推进五个升级”的建议:

一是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升级,筑牢乡村振兴网络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建议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发挥国有企业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加快在农村地区“双千兆”网络部署,规模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向有需求、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同网同速”。

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平台载体升级,构建服务“三农”数字生态。

数字乡村服务平台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建议发挥平台载体作用,促进服务“三农”的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入口互通、农户互通、服务互通、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平台汇聚作用,通过汇聚产品供应方、服务提供方、需求消费方、应用开发方,建强数字乡村平台化服务产业链,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治理全方位需要,例如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安乡村监控、老幼视频看护等服务。发挥平台数据驱动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汇聚分析,提供精准服务,让数字化、AI等充分赋能乡村数字全图景。

三是推进数字乡村生产方式升级,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议加快智慧农业技术推广,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调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支持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提高产业链效率。加快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帮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推进数字乡村生活方式升级,满足美好数字生活需要。

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教育资源质量,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广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农村学生提供与城市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医疗资源质量,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视频诊疗、在线健康咨询等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动智慧医疗设备的应用,如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实时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文化资源质量,利用数字技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如云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

五是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方式升级,保障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做好乡村服务“最后一百米”。推动在线公共服务,如涉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便民服务项目的协同化、在线化,提升农村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确保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智慧党建建设,深化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化建设,丰富党建信息化综合平台功能,加快基层党组织“上云”,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加快5G地空通信技术在航空互联网应用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社会对于数实融合的需求不断提高,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备受瞩目。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特别关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更深层次赋能行业、更好造福人民,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他带来《关于加快5G地空通信技术在航空互联网应用的提案》。

近年来,我国航空互联网需求日益旺盛。作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已达6.2亿人次、旅客单次航班平均飞行时长约2.5小时。调研显示,约98%的旅客有较强空中联网需求;此外,近期以Vision Pro为代表的新一代AR/VR设备,有望进一步拓展航空互联网应用场景、激发更大上网需求。与此同时,我国航空互联网渗透率仅6%左右,与主要发达国家超50%的水平差距明显。

杨杰认为,加强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服务业融合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要、打造航空互联网发展新动能、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这一话题,杨杰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高度重视5G地空通信技术的应用潜能。杨杰介绍,5G地空通信技术,简称5G-ATG,是通过沿航线建设对空覆盖5G基站,实现飞机到地面网络的直接通信,是国际主流的航空互联网技术路线之一。与机载卫星通信相比,5G-ATG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关键性能相对较优。5G-ATG的带宽和速率是卫星的2倍以上,并具备大规模终端设备和丰富应用的承载能力。二是建设运营成本较低。5G-ATG的总体建设、飞机改造和运行维护成本均明显低于卫星相关技术。三是自主可控能力较强。5G-ATG关键技术均以国内自主研发为主,可通过与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协同演进,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3G/4G时代就深耕ATG领域,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的ATG商用网络,北美地区民航客机和公务机的ATG普及率已近40%,目前正加速5G-ATG网络部署。而我国在此领域处于起步阶段,ATG尚未在民航客机和公务机实现接入,相关规划指引还有待完善,商用频率、标准规范、适航测试等工作也有待跨部门统筹协调。杨杰认为,在当前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阶段,亟需发挥我国在5G网络、终端和应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推动5G-ATG技术规模化商用为契机,加速实现航空互联网跨越式发展。

其次,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加快5G地空通信技术商用进程。“推进5G-ATG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配套措施”,为此,杨杰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出台专项规划及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5G-ATG规模化部署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5G-ATG基础网络稳步有序建设,逐步形成5G-ATG与机载卫星通信优势互补的航空互联网体系。二是组建跨部门推进工作组。加强军地协同,以及民航、通信等重点部门间协同,尽快划分5G-ATG商用频率,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地面配套、机载软硬件、适航审定等标准规范。三是拓展技术测试验证范围。在全国、全航线推进飞行安全性、通信稳定性、系统互操作性等关键领域的测试验证,为5G-ATG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再者,加强5G地空通信技术应用创新,培育航空互联网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联合产学研各方、贯通上下游环节,加速5G-ATG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催生航空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杨杰从创新主体、应用示范和应急安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构建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鼓励引导通信、民航领域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形式,开展机载设备制造、飞行管理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技术攻关,打通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二是打造应用示范标杆。综合考虑乘客上网需求和旅程安全等因素,在部分航空公司和航线开展机载娱乐、空中办公、AR/VR等航空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出台相应支持政策,鼓励先行先试,形成示范效应。三是探索在航空应急安全领域的应用。面向飞行应急通信、空中医疗救援等特殊场景,创新打造5G-ATG端到端分级保障服务,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赋能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正由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环节、促进产业变革带来重要契机。

我国“十四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要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数字经济新变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力表示。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性支持文件,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陈力表示,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拥抱人工智能掀起的创新浪潮,中国移动主动把握“AI+”时代潮流,推动“5G+”向“AI+”延伸拓展,以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融合创新,开辟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以上海为例,人工智能赋能生产领域智能化升级,上海移动联合企业打造智慧生产线、智慧仓库等场景应用,赋能企业降本增效。在生活场景数字化方面,智慧电梯、智慧新街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建设宜居安居的魅力城市。

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起步晚、发展周期短等因素,导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数据量大质低、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陈力认为,新时期,为持续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着手构建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激发人工智能产业变革创新活力,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中国乃至全人类。

陈力建议,一是完善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要明确我国人工智能所要解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锚定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集中资源投入上游基础层企业,解决中高端人工智能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自上而下地激发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活力。

二是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立法,创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包括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专门性立法工作,并完善其配套法律规范;通过出台司法解释、法律修正案等方式,对当前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争议提供解决方案;加快制定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形成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标准化指引;借鉴国外优秀人工智能立法经验,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治理提供支撑。

三是激发人工智能创新活力,深化产业融合赋能。在政府和企业层面加大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投入,培养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环境、形成跨学科交流体系;积极鼓励各企业、研发机构间的人工智能技术经验交流,促进形成研发合力;构建产业生态系统,鼓励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融合,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共同创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要素的融合赋能,改变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和商业理念,同时反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进步。

四是升级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如建立全覆盖的人工智能教育培育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增设人工智能、数字科学等新兴专业;建立人工智能跨专业、跨学科培养机制,加强人工智能融合学科培养;设立人工智能科研激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编制人才目录,实时调整人工智能人才引进情况,建立人才团队数据库,提高引才精度。

五是强化人工智能国际间合作,构建人工智能共同体。呼吁和组织各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促进形成技术研发合力;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开放、互通,用以共同应对日益庞大的业务处理需求;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联动,维护全球产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移动总经理夏泳:加强“5G+北斗”统筹布局 大力推进产业创新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基础设施。其中,中国移动已在全国建设超过四千座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夏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5G+北斗”不仅在网络规模方面发展迅速,终端普及、应用标杆方面同样成效明显。据了解,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支持北斗的出货量占比达到98.5%,中国移动“5G+北斗”行业应用落地项目超400个,辐射全国31个省份。“可以说,我国‘5G+北斗’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夏泳表示,北斗与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今年全国两会,他就“如何更好发挥‘5G+北斗’优势赋能千行百业”提出了建议。


夏泳认为,北斗与5G的“强强联手”可以相互赋能、彼此增强。加快“5G+北斗”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对于技术创新、产业自主可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技术优势更加突出。“5G+北斗”覆盖可以有效解决室内定位以及室外遮挡导致的卫星信号缺失问题,满足复杂地形的定位需求。5G网络布局可为北斗地基增强站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稳定高效传输增强信号使得定位更加精准、实时性更好。“5G+北斗”能够提供高速泛在、高精度、高可信的定位、导航、授时、通信能力。二是有利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5G+北斗”结合无人机等新技术,将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服务能力,具有融网络、融技术、融终端、融应用的天然优势。不仅产业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而且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城市治理、测量测绘、智慧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三是产业自主可控。北斗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卫星组件及关键元器件100%实现国产。同时,我国拥有的5G标准占到全球的42%,5G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并在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5G+北斗”产业发展可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5G+北斗’的发展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规模整体较小,在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应用场景的融合拓展、生态培育壮大等方面还需要发力推进。”夏泳表示,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有待深化。5G网络、北斗地基增强站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在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方面有待加强。同时,基础设施与行业应用场景、产业布局的结合还需要更加紧密。

其次,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北斗终端占比整体偏低,大量存量设备需要升级替换。北斗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终端设备数约占全部领域的60%,自然资源、公安应急、农林牧渔、社会治理等行业的应用规模差距较大。“5G+北斗”的应用相对更少,大部分行业应用仍处于“样板间”打造的起步阶段。另外,应用场景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车载系统,广泛赋能千行百业、深度融入业务流程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有待创新突破。

再者,产业协同创新有待加强。基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面向服务运营的产业生态仍需培育壮大,且与信息通信业、无人机等产业生态较为分立,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仍待健全。北斗与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无人机等新应用场景的协同创新有待深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夏泳在日常履职工作中深入调研、认真总结,针对以上挑战,他就如何发挥“5G+北斗”技术优势,推动规模应用,更好赋能千行百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加强5G+北斗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一是完善以5G和北斗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规划。结合产业特点与重点应用场景,将“5G+北斗”基础设施布局纳入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协同做好5G与北斗地基增强站规划建设,形成“一张网”服务能力。二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加强基础设施布局。针对隧道、高楼、山区等复杂地形,面向交通运输、城市治理、精准农业等重点行业,加强“5G+北斗”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加强对建设运营单位的资质要求及审核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完善“5G+北斗”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拓展重点行业应用。一是引导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大众消费、农业农村、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把“5G+北斗”应用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开展专项工程,鼓励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二是积极打造示范应用。在智慧交通、社会治理、应急抢险、自然资源等政府主导领域,带头打造一批“5G+北斗”的典型应用,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应用。三是推进“5G+北斗”赋能无人机应用。发挥远程操控、高清回传等5G网联无人机优势,推动线路巡检、消防抢险、安全应急等应用场景落地。同时,结合“5G+北斗”高精定位针对无人机飞行监管、复杂地形勘察、山地精准农业等场景积极探索应用创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四是针对公共安全、应急抢险、社会治理等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领域,制定行业标准,推进“5G+北斗”规模应用,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培育壮大产业生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一是积极发展行业专用设备。加快提升北斗终端渗透率,推动终端设备向“5G+北斗”融合升级,支持测绘、应急通信、无人监测等专用终端产品研制与普及。二是加快培育运营服务领域市场主体。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聚焦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优质产品服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向“5G+北斗”集成应用,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创新企业孵化培育。三是打造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卫星导航、卫星通信产业与信息通信业的龙头企业“强强联手”,支持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带动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5G+北斗”战略合作,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推进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 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强调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中国铁塔站址遍布全国各地,规模达到了210万,机房超过90万。这些通信塔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通信便捷、电力完备、配套齐全,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夯实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铁塔通过持续深化共享、一塔多用,变“通信塔”为“数字塔”,让“数字塔”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智化发展强基赋能。

推进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作为制造大国,我国拥有健全的工业门类和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迫切需求,为大模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提交了《关于推进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他认为,现阶段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场景开放不够、应用部署成本高、模型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对行业大模型的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对此,张志勇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能力;二是提升行业数据供给水平;三是加快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四是降低应用部署成本;五是加强模型数据安全;六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其中,为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张志勇建议建立算力资源公共调度平台,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能。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政策引导、品牌推广、行业采购等层面加大对国产硬件的支持力度,推进AI深度学习框架、AI硬件计算100%国产化。加快推动能够提供训练和推理一体化的单体超大规模行业智算中心建设。

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


当前,算力已经像水、电、燃气一样成为关键基础设施算力,未来将有超过75%的数据会在边缘侧产生和处理,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正逐步凸显。“目前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面临着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边缘算力供需匹配不均、边缘算力应用不足、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四个方面的挑战。”张志勇指出。

结合现有算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志勇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的建议》:一是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二是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三是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四是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方面,张志勇建议推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建筑物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加强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将其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制定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在机房结构、配套设施、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统一建设标准,实现规范化发展。


随着算力从中心走向边缘,中国铁塔210万站址资源,凭借着紧邻用户侧、覆盖各类业务场景的特点,成为天然的理想边缘计算节点;可在基础设施共享、边缘智算服务、算力共享服务等方面支撑算力网络发展,推动实现算力的泛在化、随需化、普惠化。

完善应急保障系统


近年来,伴随着应急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我国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但大地震、大洪水、强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场景,对城市韧性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志勇认为,“极端情况下应急保障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例如灾害导致部分地区的电力、供水设施严重受损、供给中断,交通受阻导致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储运困难,通信基础设施损毁导致灾区人们无法及时联络、抢险指挥调度受到影响……因此,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升各系统、全方位的托底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极端情况下抗灾防灾能力。”

如何进一步完善电力、通信、互联网、水、粮等应急保障系统,提高大规模、高强度、短时间内的保障能力?张志勇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升极端情况抗灾防灾能力的建议》,提出采取以下四大措施:建设综合性应急保障中心、提升基础设施容灾抗毁能力、构建应急保障感知体系、加强应急装备配备和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新能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


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下,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发展持续加快,带动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蓬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治理能力与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地位还不完全匹配。”张志勇指出。

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加强监管的有效手段。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尚未实现锂电池实时在线监测及溯源追踪全覆盖;现有平台未实现充分对接,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应用不足;上下游企业协同不足等三个方面,还需要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为此,张志勇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溯源的建议》中指出,可以从实现锂电池实时监管全覆盖;强化现有平台建设对接,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压实市场各方主体责任并鼓励联动合作,强化行业数字化保障三方面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黑龙江绥化分公司张施慧: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智慧社区建设和智慧农业建设是在城市和乡村两个层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的提案是‘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分公司南城城市综合网格智家班长张施慧说,自去年全国两会闭幕后,自己一直在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

“履职尽责代好言,坚守初心担使命”是张施慧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基本思路。她积极参与各项调研和监督工作,围绕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数字民生热点问题,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努力为人民群众发声,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展现出新时代通信行业人大代表的良好风采。


履职步入第二个年头,张施慧对于人大代表职能的认识更加清晰和坚定,所关注的领域更加广泛,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数智生产力提升民生福祉建设,依然是她建言的重点方向。着眼于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全国两会,张施慧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智慧农业方向专家。”张施慧建议,一是广泛吸纳国内外专业精英,由高层次专家人才带队,加快培育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和战略运营团队。“产、学、研”联合共建智慧农业研究院和攻关课题组,并联合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智慧农业宣传力度,出台奖励政策,鼓励高校智慧农业专业毕业生,走进一线,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动返乡就业,培育、充实一线技术人才。

其二,搭建智慧农业产业聚合服务平台,建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当前农业信息化平台较为分散,智慧农业模块相对独立。结合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指示精神,张施慧建议推举农业信息化能力强、有汇聚资源能力的央企引导产业聚合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聚集智慧农业生态资源,拓展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夯实智慧农业场景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提质增效。

其三,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好“千百十工程”。“千万工程” 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工作部署下,各省纷纷落实智慧农业方向的“千百十工程”。

“当前急需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标杆项目引领、标准制度出台。”张施慧建议成立智慧农业专家指导组、评价督导组。两个工作组对“千百十工程”样点示范区建设过程、建设成果进行指导、评价与验收,选拔出标杆项目。根据标杆项目建设成果,制订、修订“千百十工程”的项目建设标准。通过“以点带面”,引领行业实现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打造全国智慧农业有标准、有方法、有流程、有评价、有效果的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履职担当,她扎根基层。“作为人大代表必须走进基层、融入群众,让履职植根于实践的沃土,才能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工作在“黑土地”的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过去一年来,张施慧坚持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多次走进田间地头、探访农业企业,围绕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征集意见建议。让她倍感振奋的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张施慧说:“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国家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只有通过推广智慧农业,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特别是大力构建‘联接+计算+智能’安全可靠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持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实际行动点亮乡村智慧之光。”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张施慧成功推动的“5G+智慧农业”项目,构建了集实时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精准作业、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两年来,项目实现了稻米种植从“依赖经验管理”的传统种植模式到“依靠数据支持决策”的新型科技农业模式,助力稻麦生产提质增效的同时推动“北林香米”品牌的优质优价。

改革发展,她冲在前线。在成为光荣的全国人大代表之前,在通信行业从事基层服务工作的10年中,张施慧始终秉持着铁脚板的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岗如家。2017年,中国联通深化改革、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张施慧率先支持公司改革并勇敢接受挑战,第一批参加双选竞标并成功竞聘,成为一名网格承包人。张施慧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参与企业改革、支持企业发展,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为中国联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19年,张施慧带领的团队在公司举办的跨年度城市网格重点业务PK赛活动中一举取得八连胜的战绩;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收入和利润双超预算,全市排名第一位;2020年新用户增量收入在绥化联通排名第一位;2022年人均产能在公司排名第一位;2023年综合业务发展全市排名第一位。业务发展好了,员工薪酬自然就有了突破,据了解,2019年至2023年,张施慧管理的网格,员工收入从原来平均5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8000多元。入职以来,张施慧先后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绥化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国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得中国联通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联通好员工和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服务群众,她百倍用心。坚持夯实首问负责、落实用心服务,做到以“小窗口”彰显联通“大服务”的高品质精神。张施慧时刻牢记作为一名联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坚持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为客户反馈优惠套餐办理、网络流量提速、宽带安装拆卸等问题,入职以来累计服务用户超36000户,始终保持“零差评”记录。作为基层班组负责人,她坚持利用碎片时间和班后下班时间,通过电话、微信为客户提供温馨服务,排忧解难,并且利用周末业余时间,组织班组成员深入社区等,开展爱心助老、科普讲座等志愿活动,传递联通人对广大群众的关爱。2023年,张施慧带领的南城网格荣获全国总工会“最美驿站”荣誉称号。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我当代表的初心使命。”展望未来,张施慧信心满满。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代表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行本业,增进民生福祉,写好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抚州电信云网运营支撑中心“宗强班”班长宗强:把“红色答卷”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宗强出生于1971年,现任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云网运营支撑中心“宗强班”班长,是一位深耕信息通信一线33年的数字产业工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长、中国电信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电信集团后端最佳小CEO……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长期扎根一线,用心服务客户的最大褒奖,更是宗强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的一块块“匠心服务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如今,宗强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正带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红色初心,坚定履行人民群众赋予他的“新使命”。

勇立科创潮头

 “数字先锋”敢为人先


2024年,全集团要坚定履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使命责任,锚定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的目标愿景,持续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中国电信2024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后,作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数字产业工作者,宗强更加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信主动扛起科技创新大旗,致力于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赣鄱大地,江西电信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依托算力这一新型生产力,加速推进江西工业、教育、金融、交通、医疗、能源等领域数字化,为全省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基层也面临巨大挑战。为将核心技术和关键服务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聚焦科技创新、战新业务、产数发展等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精力。”宗强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抚州医疗系统上云项目。从搭建数据库、调试应用系统,到攻克整个数据库的4万多条代码,整个项目下来,宗强和他的班组熟练掌握了医疗系统应用迁云、数据上云业务,实现了技术自主、服务自主,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江西已全面迈入“云网融合”第三阶段,总投资达140亿元的中国电信中部经开云基地和中部临空云基地,以及九江濂溪云基地三个省级数据中心全面建成,天翼云江西分公司成立,中国电信规模最大的AI智呼基地建成,“工业互联网”“数字乡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应急行业”五大研究院先后组建……这些成绩只是江西电信在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道路上的一个缩影,而这些“答卷”的书写者,正是千万名像宗强一样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数字先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江西抚州分公司云网运营支撑中心“宗强班”班长宗强

“作为扎根在红色苏区的科技型央企,想要为江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就要坚决践行‘国之大者’,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宗强说,“通过8年多的持续创新和不懈努力,我们班组完成了100多项技术创新和小微成果,其中《自制天线隔离罩,提升无线直放站性能》项目获得国家专利,节省投资和成本上百万元。”

深耕行业33载

搭起信息服务“便民桥”


“新春佳节,家家吃团圆饭、看春晚、亲友线上互动、畅享数字生活,这些都离不开通信网络支撑,为让大家度过一个和谐欢乐的春节,我们要时刻守护网络平稳运行。”

除夕这天,宗强早早来到值班机房,查看网络告警工单、检查应急保障设备、对设备进行在线检测,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是他每年除夕必须完成的工作流程,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30多年。

宗强的主要工作是为抚州全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云网业务的安装和信息化支撑服务。从一名基层数字产业工人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宗强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永远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在宗强看来,要落实“人民至上”,就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处处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得知部分独居老人和残障人士因行动不便,无法到政务大厅办理医疗保险等业务,宗强主动和大数据中心对接,协同政务服务中心开发了“政务5G上门办”APP,帮助群众实现了政务“掌上办”“指尖办”,节约了老百姓的办事成本。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政务服务延伸到了“最后一米”。

如今,依托中国电信的高速信息网络服务,抚州市政务服务得到全面升级,实现了“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一件事就近办,宗强等电信基层产业工人架起的这座信息服务“便民桥”,极大推进了抚州市智慧政务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
“雪亮工程”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如何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智慧一些,这是宗强一直思考的问题。

“智慧天网建设既要有充满科技感的‘硬实力’,更离不开为民便民安民的情怀!”宗强告诉记者。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宗强用脚几乎丈量了所有负责区域。哪条街道有几个智能探头、云网专线是否覆盖、怎样布设光缆线路……他都了然于胸。2022年,宗强带领团队先后完成近万个摄像头的线路施工改造,铺设光缆9000多条,将近3万公里,让智慧大屏从看得见、看得清再到看得懂,真正像“群众的眼睛”一样雪亮。

匠心铁军“宗强班”

为民服务暖心田


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云网运营支撑中心“宗强班”,成立于2006年,是抚州通信行业第一个以全国劳动模范名字命名的基层班组。班组现有成员6人,精心呵护着抚州市区3000多家单位、10000多条专线客户的通信网络畅通,是抚州市党政军企通信保障的第一支撑力量。

成立18年以来,“宗强班”树立了“打造通信行业最有温度的服务班组”的目标,着力建设打造一支以“诚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为人民服务的数字化装维铁军,曾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QC质量小组、江西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我的梦想是把‘宗强班’这支年轻的信息化支撑团队,打造成中国通信行业最专业的数字化服务队伍。”宗强深情地说。在创新服务的道路上,“宗强班”从未停歇。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快速解决客户问题。在如何让客户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个时代课题上,“宗强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目前,“宗强班”所有成员参加并通过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产数工程师的技能认证考试,90%以上的成员能够“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班组在抚州市通信行业首先提出“晚间上门服务”“免费上门检测Wi-Fi”和“五个一”等创新服务手段。针对部分客户晚间上网故障率高等难题,“宗强班”在抚州市首个推出为用户提供夜间维修服务,无论多晚,用户只要拨打“宗强班”服务热线电话,所有的事情“一揽子”办好,得到老百姓高度肯定。

日常装维中,班组成员还会耐心指导客户利用“江西电信”客服公众号“受理业务”“查询资费”等功能线上办理业务,客户感知度得到很大提升。

乡村振兴,网络先行。完善基层网络基础设施,打通信息高速公路,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宗强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通过实地调研、主动下沉,加速建设乡村专网,完成100余个复杂网络问题点的优化工程,为乡村振兴筑起坚强通信后盾。

江西省广昌县横路村地处深山、信息闭塞,质量上乘的莲子和茶树菇囤积在农户手中,很难变现。在宗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历时3个多月在横路村建成电信基站。大山里的农户借助电信优质网络信号,通过网上商城、直播带货等方式,将农产品通过“线上致富路”送出大山,密切了与外界的联系,在实现致富增收的同时,幸福的笑容也挂满了山区群众的脸庞。

人大代表为人民

履职尽责话“心声”


“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宗强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要在基层倾听人民心声,在调研中了解群众想法,为群众畅享美好数字生活贡献电信力量。”

从值守通信机房到奔波在客户现场,从装维工程师到信息技术专家,宗强长年扎根云网技术服务一线,对基层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了如指掌。怎样提升基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他关注的焦点。


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宗强的履职“答卷”可谓干货满满。2023年,宗强就科技创新、司法为民、社会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公益诉讼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6次;到农村、社区、厂矿和企业走访22次;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社情民意5件,协调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宗强提出的加快“数字工匠”集聚培养、提高网络安全投入占比份额等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让他深受鼓舞。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仍需更多数字技术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和红色老区建设。”宗强说。今年春节期间,宗强一直在厂矿、社区和农村调研,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基层百姓的声音,为提交今年全国两会的建议做进一步完善。“听人民呼声、替人民进言、为人民尽职、帮人民解忧。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把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再梳理、再细化,把基层群众的迫切需求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2024年全国两会已经召开,宗强也做好了全面准备,他正带着基层人民群众的“数字心声”和信息通信业的殷切期望,积极履职尽责、奋发作为,用心用情把“红色答卷”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注:文章来源公开报道。沟通联系(共同关注信息通信行业人事变动消息):19120664028(微信同号)。

 

相关阅读:

更多信息通信行业“人物信息、人事变动
欢迎关注U学信通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6.0或以上版本